今日时间:
学生天地
学工组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连续多年获得“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工作示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天地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关于评选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发展奖学金”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7-06 09:18:01 作者: 浏览次数:


 各位博士同学:

为提升我校博士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支持优秀博士毕业生学术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勇于担当的学术人才,进一步推动全校博士毕业生高水平学术就业,学校设立“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发展奖学金”,用以支持毕业生在世界一流研究机构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现开展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发展奖学金”评选工作,具体如下:

一、  申请对象

201912月(含)以后授予博士学位毕业生及通过博士预答辩的优秀在校博士生,已获得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博士后接收证明(在本学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原则上综合排名世界前50或学科排名世界前10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可参照ARWU排名),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一项:

(一)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二)获评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或“学术之星”提名

(三)获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四)获其他重要学术荣誉或奖励

(五)本校相关领域两名长聘教授推荐

 

二、  奖励内容与额度

本奖学金每年评审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每年新增获奖学生不超过50人,奖励金额为人民币30万元//年,资助期限最长2年。

 

2020年全年名额分配如下表:

序号

学部名称

相关院系

推荐名额

1

工学1

船建、机动、材料、生医工、环境、空天、化工、密西根等

18

2

工学2

电信、密西根等

9

3

理学部

数学、物理、化学

8

4

生农医药学部

生命、农生、药学、系统生物等

7

5

人文社科学部

人文、经管、国务、外语、法学、媒传、马院、高教、设计、高金等

3

6

医学部

医学院

5

 

总计

 

50

注:名额分配参照学部过去5年全日制博士学位授予数、高水平学术就业情况

 

 

三、  申请与评审程序

(一)   申请材料提交与院系初评

(1)         奖学金申请表格(附件一)

(2)         代表性科研成果列表(最多5项,见附件二)

(3)         符合报名条件的证明材料

(4)         其他材料:代表性科研成果、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博士后接收证明等

申请学生请于7月10日前将所有材料提交到学院学工办李锦红处。

(二)         学部专家复评

学校研究生院协调相关专家组成奖学金复评专家组,确定本年度奖学金获奖学生候选复评通过名单,722日前提交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终评。

(三)   学校终评

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议获奖候选提名名单,经公示后确定本年度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第一批)。

 

四、  奖学金发放流程

(一)   获得资助的博士生,需在一年内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综合评价良好及以上,并在获得奖学金一年内前往国外学术机构工作,奖学金按季度发放;

(二)   获得资助的学生在海外博士后工作期间和学校保持联系,需通过邮件定期汇报博士后工作进展和生活情况;

(三)         完成第一年工作后,获得资助的学生需提交国外博士后工作进展报告;对于第一年工作进展突出并有意向在原课题组继续博士后工作的同学,可在首年资助结束前1个月提交相关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可提供次年奖学金支持;

(四)         获得资助的学生在海外工作结束时提交工作总结,向学校汇报工作去向,各院系将持续跟踪,就业中心、财务处根据相关规定为获奖学生提供相关服务。

 

五、  其他说明

(一)   学生受资助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时需对上海交通大学致谢;

(二)   本奖学金获得者,如未按约定期限出国、出国后中途终止及中途随意调换约定的研究机构,学校有权收回首年的资助或终止继续资助。

 (三)该奖学金相关政策最终解释权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一: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发展奖学金申请表

附件二:优秀博士毕业生发展奖学金申请人代表性成果列表

附件三: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发展奖学金评选操作

办法(2020年春夏学期)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072

上一条:关于国务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杨树飞的公示

下一条:关于国务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杨树飞中央组织部考察预告

关闭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