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于新冠疫情暴发、防控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第23次接受上海电视台专访,也是第60次接受央视、上视专访。2020年10月29日,赵大海在东方卫视的《今晚》节目,就法国和德国采取“封城”的措施应对新冠疫情的第二波大暴发等话题进行了直播访谈。现将专访内容摘录如下。

主持人:首先请您判断一下,欧洲国家采取了封城行动之后,二波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抑制?
赵大海:首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会得到有效抑制。然而,我不得不说,欧洲国家采取封城行动太晚了。其实,欧洲各国在八月份就普遍出现了新冠疫情的第二波暴发。然而欧洲各国在长达近三个月的时间内,一直不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最终导致了现在欧洲新冠疫情第二波的大暴发,现在每日新增病例欧洲多个国家超过一万例,远远比第一轮更为严重。在这个前提下,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被迫采取了封城措施。对于新冠疫情而言,只要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只要实施封城措施,就一定会对新冠疫情的暴发起到抑制作用。

主持人:然而我们也看到,就在欧洲各国加紧封城的同时,25日晚至今,意大利多座主要城市接连爆发示威活动,要求政府撤销封锁措施。欧洲乃至大部分西方国家奉行的理念中,个体自由是社会价值的根本。而民众对封城的不满还会加大对政府和执政党的不信任,欧洲各国该如何平衡抗击疫情与民众的冲突?
赵大海:无论是意大利,还是欧洲其他国家,在新冠疫情暴发第一轮的时候,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国家均采取了封城等严格防控措施,大部分公众是支持的,而且也取得了积极的防控效果。面对第二波疫情的暴发,欧洲国家采取封城措施之所以会遭到公众反对,我认为还主要不是所谓的个体自由的社会价值问题,更应该是公众对政府没有防范住新冠疫情第二波的暴发,不得不又采取封城措施的失望所导致的。对于该如何平衡抗击疫情与民众冲突,一方面政府得为封城之后,公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拿出可靠的对策来;另一方面,政府除了采取封城等被动防控措施之外,完全可以借鉴疫情防控成功国家的经验,譬如通过大面积的核酸检测等主动疫情防控手段,尽可能快速地将新冠确诊病例找出来,缩短封城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