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学术科研
学院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目位居全校文科院系第一,全年SSCI和CSSCI论文发表数接近100篇,科研经费到款突破1000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上海交大赵大海接受央视专访:上海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全社会通力配合
发布时间:2022-03-30 15:03:21 作者: 浏览次数:

2022年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赵大海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专访,在《中国24小时》节目就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现将访谈内容摘录如下。

主持人:这次上海的新冠疫情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

赵大海:由于上海的本波新冠肺炎疫情非常严重,疫情确实影响了我的生活。疫情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比如说,对于我在大学的工作,我只能线上教学,没办法去校园。在过去两周左右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不得不待在家里,并多次接受核酸检测。此外,对我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也必须待在家里而且上网课。另外,我还要为过去和未来的封控准备一些食物和蔬菜。当然,尽管本波新冠疫情对我的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我相信这段时间是可以坚持和忍受的。毕竟,只有通过封控或待在家里,才能尽快战胜这波疫情。此外,我相信上海绝大多数市民都能理解新冠疫情防控的形势,忍受疫情所造成的这些影响,并支持市政府采取的疫情防控政策。

主持人:人们对上海的分区域分阶段封控政策感到困惑。请帮我们解释一下。这项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赵大海:整个上海市的封控主要以黄浦江一分为二。从3月28日到4月1日,黄浦江东部和南部处于封控状态;黄浦江以西将于4月1日至4月5日实施封控。这项措施实施背后的原因和必要性如下:

首先,就抗击疫情的效果而言,我认为分成两个区域和两个时间段的封控措施与整个城市在同一个时间的封控是基本一致的,因为当上海的第一部分区域处于封控状态时,在上海非封控区已出现确诊新冠病例的社区也将处于封控状态。另外,该措施相比较于同时全市封控将大大降低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其次,该措施充分考虑了上海的实际情况,包括参与封控和大面积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数量,生活物资的供应等,以确保封控和大量核酸检测的质量。

总之,我认为该举措是必要的,而且是符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的,并有助于在上海全市尽快实现新冠清零的目标。

上述报道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于新冠疫情暴发、防控以及卫生政策第71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也是第123次接受央视、上视专访。

上一条:上海交大赵大海接受央视专访:上海遵守“动态清零”的新冠疫情防控方针

下一条:【讲座通知】国是青年学者沙龙第69期 | 张海波教授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安全生产转型:从“兜底结构”到“牵引结构”

关闭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