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学术科研
学院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目位居全校文科院系第一,全年SSCI和CSSCI论文发表数接近100篇,科研经费到款突破1000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国务学院公共行政系第一期研究生学术工作坊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08 09:09:05 作者: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30日,由国务学院公共行政系、公共行政系党支部、学院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的公共行政系第一期研究生学术工作坊在新建楼239会议室顺利举办。

本期学术工作坊由国务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黄倩倩、国务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弘力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邀请到了国务学院吕晓俊教授、梁昕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李智超副教授、张攀副教授及系内近二十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吕晓俊教授主持。

黄倩倩同学分享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如何提升气候韧性能力?从适应性治理理论视角”的研究。基于中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面板数据,主要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有效性、异质性以及机制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该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气候适应能力,并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公众环境参与度、适当的环保处罚以及宽松的环境规制等路径提升气候韧性。

张弘力同学分享了“How do policies influence residents waste sorting behavior?——Asegmentation analysis from normative-rational perspective”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在嘉兴市的调查,采用细分分析法检验个体垃圾分类行为主观规范和感知成本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支持者、摇摆者和反对者这三个细分群体在年龄、性别、家庭规模、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垃圾分类意愿和政策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细分人群和个体对政策的态度显著预测其垃圾分类意愿;政策态度在支持者和摇摆者群体与垃圾分类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反对者群体与垃圾分类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点评嘉宾及与会教师就研究选题的重要性、适应型城市的内涵、韧性能力的测量、韧性城市中的政策工具、政策机制变量的选取与检验、论文发表中的目标期刊等同黄倩倩进行了交流;就研究选题的新颖性、因变量的社会期望偏差、问卷中调查题项的编制、主客观数据搭配使用的可能性、细分方法在类型划分中的应用、文中的理论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的相关性和差异等问题同张弘力同学进行了交流。

上一条: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第三十期“公共卫生政策”学术汇报会顺利举办

下一条:【讲座通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研究生学术工作坊第一期

关闭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