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人才培养
学院在读本、硕、博、MPA等各类学生上千人。一批毕业校友已担任各级党政部门和机构的领导岗位,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规章制度 · 正文
规章制度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全英语教学课程实施要求(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全英语教学课程规范》修订)
发布时间:2013-03-28 15:08:32 作者: 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全英语教学”课程是指采用英语开展非语言类教学的课程。制定《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全英语教学课程实施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旨在规范全英语教学活动,保障全英语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创建符合交大特色的全英语教学课程。

第2条 本《要求》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基本原则,分五个方面规范了全英语教学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是我校评定全英语教学课程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 任课教师

第3条 应具有海外留学、任教、访学等经历,或经过我校“教师英语授课能力培训班”的系统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第4 条  具备厚实的课程知识积累,具有两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且教学效果良好,热心全英语教学,对承担的全英语教学课程有清晰的定位和建设规划。

第5条 有较强英语思维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掌握课程教学中必备的英语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组织各教学环节。

第6条 重视英语授课水平的提升,积极探索英语授课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时总结、凝炼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章 教学目标

第7条 教学目标应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培养要求。要注重与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接轨,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8条 教学目标应含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要求。不能因英语授课降低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各层面学生在全英语教学课程中均有发展空间。

第9条 教学目标表述科学、明确、合理,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可测量、可评价、具体明确。 

第四章  教学内容

第10条 教学内容与学生培养方案各课程有机衔接,同时参照国外相应课程的知识体系,在基础性与先进性、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等方面关系处理得当。

第11条 教学内容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考虑国内课程内容组织的特点,兼顾国外相应课程的组织架构,便于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开展。

第12条 教学内容要反映国际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使学生获得学科前沿知识,满足学生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第13条 学生可使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经专家审定的国内优秀英文教材和自编的高质量英文讲义,同时可获得配套的英文教学参考资料、相关英文专业文献或国际网络资源链接,便于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第五章 教学过程

第14条  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师生互动、实验/实践指导、作业、考试中能够获得流畅、规范的全英语教学语言的指导和熏陶。

第15条  教学方法、手段得当,适合学生特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课程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第16条  学生认为在课程学习中,教师是一位称职的教学资源提供者、组织者、督促者、参与者和学业导师,能及时得到教师有效的反馈,与教师互动良好。

第17条  课外学习资源丰富,尤其是国外对应课程的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网络获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参考资料,实现与教师和同学的在线交流等。

第18条  学生可通过一定途径提前了解到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教材、参考资料、课后阅读量、作业量、考核方式等信息。 

第六章 教学效果

第19条  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和能力、形成相关学科素养的同时,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第20条  教师要以检测和促进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为目的设计多样化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

第21条  教师应积极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反思,适当调整,完善课程设计,提高全英语教学质量。

第22 条  授课班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评教成绩优良。

第23条  学校检查教学效果和质量监控的方式有:校内外专家听课、同行观摩、师生座谈会、网上评教、问卷调查等。经综合认定不符合全英语教学课程实施要求,或学生普遍不认可教师授课的课程,学校取消其“全英语教学课程”称号。

第七章 附则

第24条  本《要求》主要针对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授课教师须按要求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案,分层次地体现全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第25条  本《要求》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上一条: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

下一条: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全英语教学课程认定指标

关闭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