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每周人物
赵吉
发布时间:2020-11-02 13:45:11 作者: 浏览次数: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赵吉:问治理之道,做为公之学


人物白描:赵吉,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特等奖实践团团长。创办国内政治学领域最大微信公众平台,粉丝数量逾15万,阅读量超过147万。发起“中国治理故事论坛”、“世界政治的秩序”学术论坛。

政治学人,育学术共同体之本

作为一名以学术为志业的博士生,赵吉在繁重的科研任务同时,还是国内最大政治学学科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办者和主编。2014年本科在读的他意识到应当通过新媒体平台推介学术界最新优秀成果,扩大学术同行的交流。经过六年的努力他创办的“政治学人”“公共管理共同体”平台,政治学人平台已成为国内政治学领域最大的微信公众平台,粉丝数量超过15万,2019年末已超过147万阅读数。政治学人平台积极服务学术界,创办了圆桌论坛邀请逾200位博士与青年教师参加学术辩论;开设的学人专访板块,目前已经专访学术界知名专家超过40位。政治学人平台,始终坚持学术公益,积极推介国内高质量成果,扩大各高校师生互动,得到了众多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与肯定。目前平台已有百余位志愿者兼职加入工作,一同加入到学术公益的行列。

以平台为载体,他积极助力学术共同体的建设。2019年12月他发起并组织“世界政治的秩序”学术会议,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及青年学者与会,本次会议成为行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会议,会议线上关注量超过2000人。由于疫情影响,今年“政治学人·大学问”、“政治学人思想沙龙”等学术活动转为线上,邀请学界知名专家线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惠及众多学界师生。

2018年起,赵吉作为联合发起人发起了“中国治理故事论坛”,中国治理故事论坛旨在推动青年博士生围绕公共治理的相关议题,激发博士生扎根田野的激情,面向中国治理实践,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治理故事。论坛先后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各举办一次,青年博士生们根据一手资料进行学术报告,并邀请知名公共管理学科知名专家进行评议。今年上半年以线上形式举办的“北大·清华·复旦·上交”青年巅峰会专场,引得上千学界同行线上收看,得到了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并给予积极报道。

扎根田野,溯中国善治之道

赵吉常说“叩首大地,方能贯通母体的灵魂”,在科研上他坚持使用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调研、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拓展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本科阶段他就曾两度参与并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调查研究辽宁省农村可再生能源问题,以及高校自组织管理与建设问题,项目结项均获优秀。

在导师彭勃教授的悉心指导下, 博士阶段他扎根城市田野,直面城市发展与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入学以来,他的社区调查足迹覆盖了上海市的所有行政区,先后在杭州、南京、成都、哈尔滨、重庆、昆明、深圳等十一个城市开展过社区调查。过程中他不仅关注基层政府、社区干部的心理与行为,也重视对物管公司、业委会及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在城市基层治理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以一些具有解释力的学术概念,如“城市治理竞赛”“折叠型治理”等,并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公共管理学科国际权威刊物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SCI一区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及《城市问题》《探索与争鸣》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今年暑期,赵吉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抗疫斗争中的社会治理优势”实践团团长,带领35名核心团队成员,奔赴全国社区开展调查。从7月2日-8月31日,连续五十天,实践团以上海和昆明的社区为重点,对覆盖全国十一个省直辖市的35个社区、224位基层社区干部进行了调研与调查。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实践团总结出我国基层社区疫情防控中独特的治理优势,并针对疫情防控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面向未来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的对策建议,提出一套标准化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社会实践团队编写了42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上线喜马拉雅电台的“我身边的抗疫故事”节目有近12万听众,咨政建言获批并上报全国政协。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和优秀的答辩表现,实践项目不仅被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积极报道,也获得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项目大赛特等奖(全市仅四项)。

凭借突出的学术表现和综合能力,本科、硕士、博士阶段他都成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本科毕业论文为专业唯一校级优秀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取得了全票优秀的成绩。先后在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获评校优秀学生、校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他保持旺盛的学术激情,每年参加十场左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全部汇报最新研究发现,并多次获奖。

理性发声,辨公共治理之学

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事业,对以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为业的人来说,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赵吉十分注重自身研究与政策理论研究的结合,特别聚焦于上海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三角一体化、浦东发展、长江经济带合作、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中国社区报》上发表理论文章近20篇。这些理论文章相继被光明网、凤凰网、学习强国、人民政协网、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上百次,主要观点被众多地方媒体摘录引用。他始终希望能够用学者审慎理性的观点,科学阐释政策背后目标与意义,面向社会讲清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入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后,他曾在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参与实习工作,担任《决策参考》助理编辑。《决策参考》是上海交通大学面向校内外专家学者主办的咨政建言内部刊物。工作期间他认真学习咨政建言的撰写与修改,多篇参与编辑的稿件得到中央及地市等领导批示。他还连续参与《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精细化的金山实践》《从“锈带”转向“秀带”:杨浦“睦邻家园”的创新实践》等大型案例书籍的撰写,是专家编者团队中的唯一在读博士生。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也积极围绕着城市垃圾分类、疫情学生返校后心理辅导、长三角一体化特别合作示范区建设等议题撰写咨政建言,报送有关党政领导和部门。他始终认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基于调查的理性声音是社会科学者献给时代的最强声音。

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赵吉表示,自己学习生活在跨越了三个世纪的徐汇校区,这里是交大之源,他总能够感受到无数前辈在这里奋发图强,报国荣校的力量。饮水思源,上海交大给予了赵吉思维的启迪与学术的灵感,让他能够将责任转化为坚忍的意志力与踏实的行动力,在爱国荣校的指引下素履之往,将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实践在国家治理的征程中。明理论道,怀抱启蒙之滥觞,从过去到未来,变化的是斑斓的世界,不变的是无悔的初心。交大学子心怀家国,在公共精神的驱动下,赵吉将始终如一地扎根田野、立足中国,孜孜不倦地探寻国家治理的善治之道,继续向中国乃至世界讲好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治理故事。

下一条:徐曼迟

关闭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