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每周人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2届校友 程哲
发布时间:2014-07-01 15:11:59 作者: 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程哲,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2届硕士毕业研究生,2012年7月至今担任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大学生村官,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副书记、村团总支书记,在担任村团总支书记期间,培育出1名武功青年获得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2013年3月被新华网、大学生村官网评为全国最美大学生村官,个人事迹被《新民晚报》专题报道。先后在《人民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大学生村官报》、《支部生活》、人民网、上海基层党建网、东方网等媒体发表文章60余篇,推广太平村新村民管理模式和引导舆论正能量,东方网专门为其开设了言论专辑。

 

一位大学生村官的报告:党组织的“服务”带来不竭的活力

新闻来源:http://www.shjcdj.cn/djw/html/3f0411f9247d4ca2b3c4a99550fc86ec/4028811646d3523f0146ef1d6b5d0158.html

 

 

 

上海基层党建网讯今年4月,本网收到了嘉定区太平村“村官”、太平村党总支所辖新村民党支部副书记程哲的来稿,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驻村访谈、调研,写成了这份反映太平村新村民(农民工)党支部10年历程和收获的材料,以期从一个视角透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和操作性。

太平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先进,是全国文明村,村党总支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是一个农民工党支部,在这里汇集28个省市的农民工。党支部有358名志愿者,78名志愿者组长。程哲说:10年来,这些农民工党员服务群众,“0”报酬地服务着太平村的新老村民。历经10年的建设,2012年,支部荣获上海市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的称号,出现了“全国优秀农民工”方静安(新村民党支部书记)等一批优秀农民工人才。

是什么让这批外来人员立足上海并实现了党员的价值、人生的追求?新村民党支部工作的底色是什么?大学生村官程哲努力用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为我们梳理其中的脉络。报道太平村、报道新村民党支部的文章有许许多多,本网也曾经多次刊载。但是本网依然愿意向网友推荐这份报告,因为,这是一位基层党支部副书记的调研报告,这是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心血之作,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程哲和新村民支部、和太平村所有党员共同实践的成果。

程哲在给本网的信中说:“作为共和国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想在农村除了稳抓实干外,更为重要的是推广先进农村的典型经验,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应尽的责任。”

程哲的报告当然可以讨论、修改,但是打动我们,并必将打动各位的,恰恰是报告的执笔者和报告中所描绘的那些人身上的“责任”这两个字!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履行党员的职责,这,就是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态度,也是对党最好的回报。

值此建党93周年之际,我们捧出这份带着泥土芳香的基层书记的报告,与党员同志一起,庆党之诞!

【正文】

2013年,经过太平村两委会讨论决定,任命我为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副书记,协助老方分管新村民工作。所谓新村民,就是太平村对居住或工作在太平村的外来打工者的称呼。老方,全名叫方静安,来自江苏启东,是新村民党支部书记。

其实,早在2012年,我刚到太平村做大学生村官时,新村民就有两件事吸引了我,并震撼了我。一次是我参加新村民党支部会议,来开会的新村民都是提前15分钟到达,会后居然听说还有几个新村民党员没有吃晚饭,还有几个新村民是从工厂里请假赶过来的,让我感到这个党支部不一般。还有一次晚上,我在村委会值班,听到村百姓学校二楼有音乐响起,有八、九位新村民妇女在练习扇子舞,舞台下面坐着她们的孩子,我问其中一个新村民,你为什么如此愿意?她说,我是一个打工的,新村民党支部把我们组织起来,太平村里又给我好平台,我就要珍惜,我参加后,非常开心,非常快乐。这两件事深深震撼了我,我时常想农民工出来就是为了打工、挣钱,这样的农民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精神和欢乐意的呢?然而,这震撼才刚刚开始。

为了研究这些震撼,为了思考是什么让这样的一个新村民党支部如此不凡组织性和纪律性,让这些新村民和新村民党员如此不一般,2013年我便住在了村委会值班室,去接触新村民党支部、去接触居住和工作在村里的新村民。

一、从震撼到感动:“0、10、358”,这些数字不是说说的

在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新村民管委会、新村民团支部等新村民组织里,除了方静安是一个专职的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外,其他的新村民都是兼职的,而且还是志愿服务,是“0”报酬的,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最平凡人的无私奉献,而这种“0”报酬的无私奉献、志愿服务一干就是10年,我的内心被这群农民工给融化了。

在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有着清晰的分工,新村民党支部下设新村民管委会,包括组团联系新村民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安全检查等8个小组,在全村9个生活区,共有358名新村民志愿者,78名新村民志愿者组长,正是这358名新村民构成了服务太平村新老村民队伍的主体,每一个新村民志愿者有工作服务的责任区、每一个新村民志愿者的服务内容都清晰明了,只要找到志愿者,就能找到志愿者组长、志愿者总组长、新村民两委会的所有成员。没想到新村民能把“组织网络建设学”应用的如此完美,如此系统,我感叹他们的智慧,也确实证明做事需要人,做好事确实需要精神。

我曾问老方是什么力量凝集这样一支有力的队伍。老方说,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刚成立时,办公室里只他一个人。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帮助来太平村的农民工找工作,在老方看来找工作是“帮助一个人就是服务一大家子人”,就是保护了一个人的基本权益到位,也正是帮助新村民找工作让新村民党支部在新村民里有了影响力。至今,老方还与村里35个企业保持着对接,企业一有空的岗位,老方会第一个知晓,村里一有新村民找工作,这些企业也第一时间知晓,让新村民应试上岗。

二、从感动到研究: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支部?

老方跟我说,“要用牛的力,菩萨的心,去服务新村民,在服务中凝聚新村民,把新村民从封闭的空间里不断地解放出来”。2007年,新村民党支部开设了“班长工程”培训课。班长工程是新村民党支部自创的,最开始目的是让新村民党员干部不断地学习服务与管理艺术——如何当干部,为什么要在太平村里做干部,老方的初衷是农民工多数是文化程度不高,新村民的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只有先形成一个强大的党员和干部群体,让新村民从“家乡”的意识里解放出来当一个志愿者,去服务新村民,然后逐步形成干部队伍再提升转化。

随着“班长工程”的深入,老方觉得党支部还缺少一个关键的东西,就是如何培养人的精神。于是老方和新村民党支部委员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四种精神,融入到班长工程学习中,让新村民党员和新村民骨干学习感到什么是艰苦奋斗、一往无前、无私奉献、科学发展。在培训课上老方常说:“小人物也要去创造伟大,比如你在公交车上给一个老人让座,你今天就创造了伟大,这就是我们精神的信仰。”朴实的宣讲,效果非常好,来自四川的蒋志清喜欢唱歌,加入新村民党支部后,不仅志愿为新村民演唱,还组建了一支演唱队伍,一到重要的节日就给新老村民组织娱乐活动;来自安徽的周玉梅10年来坚守在太平村,无论是给新村民煤气安全检查、联系走访新村民,还是10年来为山区的孩子助学捐款,都有她的身影。似乎农民工的朴实、善良与四种精神天然地就能结合在一起。

在服务中改变。葛雷鸣,山东临沂人,1978年生,大专毕业。2006年就到了太平村,当时在太平村普荣机电做技术员。住在太平村太平桥村组的葛雷鸣,经常看到戴着红袖章的新村民到每家每户检查煤气,给新村民免费换皮管等,刚开始葛雷鸣只是看看,等新村民志愿者到自己家服务的时候,只是表示感谢。那时,在葛雷鸣看来,挣钱就是一切。但是经过了四、五年,新村民志愿者越来越多了,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他闲下来的时候,有时会问自己这是为什么。2011年,葛雷鸣终于忍不住了,他想进入这个新村民党支部平台“试试看”,来探个究竟。通过两次班长培训工程后,葛雷鸣觉得讲的内容对他来说太实用、太重要了,外面接触不到,学不到,有些后悔没早点加入这个平台,尤其是2011年12月,新村民党支部书记方静安讲领导艺术的时候,他就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学好,回到单位解决同事们之间不和谐的关系,结果效果非常好。很快,葛雷鸣就挂职公司的管带,老总对他开始器重起来。这个时候,葛雷鸣忽然觉得挣钱不是一切,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平台,能产生冷静理性智慧的分析能力和辩证能力,也是在那个时候,葛雷鸣向新村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志愿书。

“80”后新村民窦丽丽,高中毕业,住在西徐村民组,先后两次找到新村民党支部方静安诉说,新村民之间不认识,本地村民说话听不懂,一天到晚上下班,感觉很孤独。老方给贺俊峰(新村民组长)打电话,让他多关注他们村组的窦丽丽。于是,西徐村民组新村民一旦有文艺、跳舞、志愿、服务活动,都叫上窦丽丽,她后来还被选为西徐村民组新村民代表,不到半年窦丽丽也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2011年底,嘉定区电视台四次专访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老方把窦丽丽也带上了,让她接受专访,现场直播2次。2012年5月,由于窦丽丽的老公要去浦东工作,窦丽丽来给老方道别,她说,在太平村的两年多时间,是她人生中最开心、最快乐、也是最活跃的,收获感想最多的,她会把学到的知识和快乐传递下去,她永远不会忘记太平村的。

在新村民党支部的带领下,太平村新村民通过10年的志愿服务,形成了6个工作服务系统。一是形成了服务9个生活区的新村民组织系统。二是形成了及时、准确、全面的来村工作或居住的新村民的信息反馈交流系统。三是形成了以“就业、调解、联勤、宣传、学习”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新村民的工作系统。四是形成了展现新村民风采的,搭建新老村民融入的文化活动系统。五是形成了“村民代表、新村民、党员”组成的服务工作监督系统。六是太平村党总支、村委会形成工作全部相衔接系统。这六个系统看似抽象,却是新村民党支部带领358名志愿者10年来用感情志愿服务走出来的一条党群联系路。

“只要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这个平台都向他们开放,我们还要去培养、使用新人。”这是新村民党支部对人才的认识。为了更多地培养有潜力的新村民,新村民党支部建立了“三级培训学习制,四级目标培养法”。“三级培训学习制”,即:一级培训学习由新村民党支部组织培养,组织学习对象为党支部委员、管理委员会委员,全体文化建设组的组长,二级培训学习由各委员到工作责任区,组织培养,组织学习,对象为78名新村民志愿者组长,三级培训学习由各志愿者组长对志愿者、新村民,组织宣传、教育、组织学习培训,培养志愿者。三级培训学习制以宣传、教育、学习为基础,为3年一周期的培养机制;形成了“四级目标培养法”,即:第一级目标是培养新村民普通的志愿者,达到能够参与新村民服务管理工作;第二级目标是培养新村民中的好同志(主要指入党积极分子和组长),达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新村民党支部的工作;第三级目标是培养新村民中的好干部,达到在新村民管理中能独立开展工作;第四级目标是培养新村民中的优秀干部,在新村民工作中能创品牌,形成有特色的工作项目。落实计划,落实科目,落实目标,落实年度总结。

我问老方为什么要培养这些新村民?老方说,我们新村民党支部只有不断涌现出新人优秀人,愿意参加的人,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有序地开展下去,因为我们从根子上来说还是农民工,只要家里有事情随时可能就会离开太平村。我又问老方,你把他们培养好,然后他们就离开了,岂不是白白培养,老方说,我们新村民党支部不能狭隘的看这个问题,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哪怕是从农民工里培养出来的,这也是我们党支部的责任,更何况“天下的农民工是一家”,来参与党的建设,关心党的建设。

有一次,我问来自四川的贺俊锋,你为什么加入我们新村民党支部。贺俊锋说,我们是出来打工挣钱的,遇到“虚”的东西,我会转头就走,但是在新村民党支部里让感受到什么是“实”,什么是真心为我们新村民服务,这是我从在外打工到现在,第一次见到的。

建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创出来,只有不断地从原先的圈子里跳出来,才能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

“建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创出来”是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给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每三年一个周期,今年是第10个年头,也是创出来的第一年。建起来,从2005年至2007年,形成一套与太平村社会管理对接的组织形式;动起来,从2008年至2010年,“动起来”形成服务新村民的标准化、规范化;活起来,从2011年至2013年,形成服务新村民的五个工作系统和新村民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十六条基本工作方法。

在与新村民党支部其他委员进行交流的时候,我问:为什么有这个12年规划?他们说,我们新村民没有行政权、只有服务权。如果我们不去制定目标,怎么会有进步呢?怎么会有方向?而且城市发展中的农民工是中国当今社会发展中一支力量,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也是基层党支部的一份责任和职责。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感觉到进步,感受到亲情,就是最大的收获,这种进步力量也是支持我们服务新村民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去服务新老村民。旁边的支部委员田师伦说,这就是我们心里的“科学发展”。

三、从研究到融入:自然、快乐、创造是我和4400多名新村民共同的收获。

“自然、快乐、创造”,这是新村民党支部10年来的坚守。

那年初三,上海下了一场大雪,贺俊峰这天早上6点钟就起床了,看看外面白茫茫的一片,他就从家里拿来了推板,从西徐的东面开始,给西徐家家户户推出一条通向大路的小路,一直干到9点多,很多本地村民和新村民起床后,看到贺俊峰的举动,都一一跟他握手,表示感谢,也有几个新村民志愿者一起跟着做起来。后来,村里还表扬了他们。有一个新村民志愿者跟我说,那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劲儿,就觉得应该这样做,这样做让我感觉很快乐,表不表扬都没关系。

2013年,我第一次为新村民志愿者上课,宣讲安全知识,与志愿者们一起走到新村民家里免费为他们更换液化气皮管,走访新村民困难户,第一次听到新老村民称呼我为“小程”老师,第一次看到如此真诚的微笑,第一次被新村民和自己感动。2013年,我第一次走上讲台,上“班长工程”培训,教新村民骨干如何更好地写工作计划、总结、写宣传事迹;2013年,我第一次走上了新村民总结大会及文艺汇报演出的舞台,当起了主持人;2013年,我第一次亲历了数字的份量,新村民党支部接待新村民307次,调解新村民矛盾和劳务纠纷14起,安置就业87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177份,安全检查5296人次,培养新人16名;2013年,我第一次跟着新村民党支部进行了“组团走访,精细询问,透明解答,满意离开”的服务新老村民的模式。2013年,在新村民党支部第一次感受到了党的精神如此催人奋进,如此有凝聚力,凝聚之下,满是亲情,这精神让我行动起来,深入了我的内心。在这里,我实现我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在这里我收获了快乐,我懂得了创造的真谛,懂得了生活与工作的意义。只有自然、快乐地生活与工作,才能有真正的创造。只有融入当今社会,才会其乐无穷。

四、从融入到实现:从一个硕士生到一个农民工。

在大学,我在做硕士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信仰”成为我内心不可动摇的基石,成为让我不断去探索现实的源源动力,但总觉得支部里缺少什么,在新村民党支部里,我找到了。

2013年下半年,我进入了镇里后备干部班,要到组织部门挂职几个月,那时白天我见不到他们就特别想念他们,就感觉少了什么似的。一到晚上下班时,我都非常高兴,因为又可以回村里见到他们了,跟他们在一起了。“试问农村好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新村民党支部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因为我愿意追随他们的足迹,和他们一样是在太平村党总支领导下的新村民,农民工。

后记:在此文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太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太平村党总支书记苏兴华的直接指导,太平村新村民党支部书记方静安同志也对全文进行了指导;新村民吴仰康、田师伦、蒋志清、周玉梅、陈功、葛雷鸣、张贯华、杨秀玉等许多新村民同志为此文接受了我一年多的访谈调研,与我工作生活在一起,提供了大量素材,特此致谢!

上一条:白永辉

下一条:申彬

关闭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