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晓芸,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硕士,今年四月,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两位学生代表之一,参加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德国弗莱堡大学承办的AC21世界大学生论坛。
AC21世界大学生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AC21全称The Academic Consortium forthe 21st Century。于2002年由日本名古屋大学发起,以“探索21世纪大学的角色”为主旨,共有全球24所优秀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参与其中,旨在推动21世纪世界教育、研究和产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希望通过该平台为全球智慧做出贡献。
四月的斯特拉斯堡迎来了晴朗的一周,也迎来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泰国等11个国家的总计38位学生代表共同参加AC21世界大学生论坛。今年论坛以“THE EUROPEANEXPERIENCE IN LOCAL AND REGIONAL DEMOCRACY”为主题,之后的全体会议与研讨会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使我们有机会对于欧洲民主、欧盟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活动涵盖了内容丰富的高水平全体会议、思维碰撞的研讨会、亲身参观体验学习、多文化交流及有趣的团队合作等。
多场不同主题的全体会议内容详实,每一位演讲者对自己所要呈现的主题或有丰富的经验,或有切身的体会,或有深入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有针对性的信息,开拓了我们的眼界。通过会议,较为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欧盟在民主、教育、环境、人权等多个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了解到跨国合作如何在多文化、多语言的欧洲得以实现,在跨境合作中需要哪些努力,如何能够更好地实施跨国迁移协议等。

此外,研讨会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我被随机分到了紫色小组,共有六位成员,我们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和中国,学习工程、经济、管理、社会、文学等不同的专业。不同主题的研讨会,使我们可以有机会通过头脑风暴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针对“如何提高多国在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配上的合作?”的主题,就要求我们能够大致阅读《欧洲地方自治宪章》,然后基于不同的专业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最终决定将教育作为切入点,以提升包容度为视角进行分析。基于自己的想法,我提出了一个学生交流项目,该项目由政府主导,学校、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多方合作,提供时间长度不一、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希望学生们在亲身经历、切实体验其他国家的生活、文化,进行深入交流之后,可以更具国际视野,对于不同文化更加包容,为更有效地合作创造条件。在讨论的最后,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教育,达到文化层面的相互理解,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工业等多维度的跨国合作,实现一体化,提升多国整体的竞争力。
后来,当我们拿到以“从工业、市场的角度提升自动手臂假肢发展”的主题时,我们都因为对于这个问题认识有限,一时没有好的想法。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想到在市场推广时,可以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呈现说明书,还可以加上假肢使用视频,改进现有单一语言的纸质版说明书,便于全球联动,也可以减少纸张使用保护环境。随后就有同学想到,还可以将针对不同国家的认知与心理需求,改进假肢的功能与造型等。相互之间的交流,活跃的思维,使我们的想法越来越多,之后还提出需要通过提升企业自身信誉,以政企合作的方式细化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技术革新,根据不同地区对于假肢的心理需求优化功能,提升市场占有率等。在小组展示之后,我们的想法获得了嘉宾、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相比于第一次研讨会,我们交流更加顺畅,思维也更加活跃。
研讨会经常都是整个下午,要求我们在理解上午的会议内容之后,综合自己所学,针对主题开展讨论。在讨论之后,还需要完成小组展示,这就对语言、专业知识、会议理解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要求,而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整理记录、进行总结、乐于展示都必不可少。通过研讨会,使大家有机会在围绕主题进行头脑风暴的同时,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专业的同学们通力合作,在活动中贡献自己的才智,分享知识,真正实现跨国跨境的交流。

虽然每天的日程都很满,常常觉得睡眠时间不足,但是除了开拓视野,思维碰撞之外,也能够有机会享受在阳光下,一起乘坐有轨电车,参观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抑或是坐船沿着莱茵河的支流伊尔河游览整座城市,用脚步去感受弗莱堡这座城市,亲身体验瓦邦社区生活等,一系列的日程都充满了乐趣。
每次参与国际交流活动都会让我结识更多的朋友,从欢迎派对的破冰游戏中相互陌生的笑脸,到品酒活动大家一起品味葡萄酒的魅力,再到晚宴表演秀上南非同学一展歌喉和舞姿,最后一天晚上大家相约一起在河边散步聊天,在一楼大厅举办小型的告别派对,大家相互拥抱告别,短短七天,却有着满满的不舍与眷恋,而我们的友谊也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继续延续。

虽然告别了斯特拉斯堡和AC21的小伙伴们,但是这段经历会在我的记忆深处逐渐发酵,也希望能够成为甘醇的美酒滋养我之后的学习生活。在此特别感谢学校能够给予我这个机会参与这次大学生论坛,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出入境管理与服务中心等许多学校部门的老师都为我们的出行做了很多准备,而我们学院的老师们也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帮助,使我的出行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