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初入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便告知我,作为交大人,要种感恩之善根,立报国之雄志;彼时新建楼走廊内“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题词也提醒自己,作为国务人,不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更要练就解决社会问题的硬本领。在过去两年半里,有幸在国务学院遇到诸多良师益友,让自己得以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与成长。
扎根科研,一线调研出真知
研究生阶段,我有幸师从章晓懿教授,选择将社会救助作为研究方向,关注社会中最为脆弱的群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社会科学本身就是要“入世”,要“接地气”的,而对于政策性更强的社会救助研究则更强调务实。因此自己积极参加了导师组织的“完善‘救急难’托底保障机制研究”、“上海市残疾人小康监测项目”、“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研究”、“普陀区社会救助体系现状与完善对策”还有2016-2018三个年度的“上海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跟踪调查”等课题项目中。
在每一个课题中,自己都始终坚持在研究工作的一线,不光需要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文本上的梳理与分析,更需要参加大量的座谈会、访谈等调研工作。记忆中,自己曾在北京与民政部救助司和全国各地的领导干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在全国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也在上海市与市残联的工作人员共同交流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种种问题,同样也在崇明岛询问低保村民们的生活过的如何。此些回忆不可不谓刻骨铭心,自己可以清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困难群众的牵挂与关心,可以看到各级领导干部对于救助苦难的忧虑与急切,更可以直白感受到社会弱势群体的苦难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也让自己有机会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但更弥足珍贵的是,大量调研工作让自己得以深入基层,真正近距离去接触社会底层,这不光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理解与认识,更在自己心中埋下了一颗“立志选调,扶贫救难”的种子。
沉于学工,默默付出拓格局
在专业学习之余,我也积极投入到了学院的学生工作之中,热忱服务学院师生,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一路从院研会干事干到学院团学辅导员。在我看来,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校园生活中最好的践行方式就是在学有所余的基础上承担适当的学生工作,这也是我感恩身边老师、同学、朋友们予以我指导、帮助的最好方式之一。
秉承服务师生的宗旨,我习惯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踏实干事,默默付出,争取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为师生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他们享受到最好的校园生活,争做一名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学工骨干。从2016-2018年的“城市治理”博士生论坛、大学生案例挑战赛、学院研究生代表大会、学术沙龙、“国翼杯”师生羽毛球赛、“凯原十佳”教师评选等一系列师生活动和诸多团建工作中,有自己的身影,更有一颗希望同学们在国务学院可以学习、生活得更好的心。
从“搬砖干活”到“组织策划”再到“指导协调”,成长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办事能力,胸中格局的扩宽才是自己真正受益之所在。如果说每一个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心中都有一颗“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火苗,那么两年半的学生工作则彻底将我心中的这团火点燃。我仍记得办完博士生论坛,很多与会博士生都加了自己的微信只为给我们的服务点个赞;我也记得为18届毕业研究生办完毕业典礼,学长学姐们都在朋友圈里晒起了图,感谢研会为他们定格了毕业季最美丽的画面;我更记得每一场大型活动前和同伴们一起加班加点的日日夜夜。
怀揣着一个“奉献服务”之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身边的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而老师、同学们对于我每一项工作的认可也让我更有信心和热心去做好下一项工作。自己心中十分感恩谢老师、锦红姐、学工办和研会小伙伴们还有学院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与认可,我也很难能有此成长。而正是这样的成长,也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也让自己明白“帮助他人,服务集体”的快乐所在。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以后可以站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躬行践履,稳扎稳打练本领
“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研究生期间,除了科研与学生工作外,我也充分挤出每一丝时间,踊跃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感受国家社会的发展,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国家发展,秉承着“学以致用”的理念,我先后赴徐汇区华泾镇、共青团黄浦区委员会和中共黄浦区委员会宣传部挂职锻炼,感受党政机关的工作氛围,了解公共部门的运行机制,熟悉公共事务的内容要义,厚植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在华泾镇,我主要负责社区管理工作,包括社区志愿者者的组织管理工作、社区老龄人口福利发放管理工作以及社区居民调解纠纷和生活服务;在黄浦团区委,我负责研究、编撰了2017年度黄浦区少先队、共青团改革方案,制定了2017-2018学年黄浦区各初高中的团学发展方案、编写了2017年黄浦区少先队、共青团总结材料以及协助筹办了黄浦区第三次团代会;在黄浦区委宣传部,我主要负责“文明城创”工作,核对检查单位情况、跟进各单位整改情况、整理汇编月度“文明城创”总结报告以及准备相应会务等工作。
在单位,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名交大学子应有的优良作风,更要树立身份意识,不能仅仅把自己当做一名“挂职”大学生,要将自己当做一名正式“公务员”,每一项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得益于带教老师的尽心指导,自己在写文、办会上的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一致认可。尽管后期离开了挂职单位,但我也希望可以让更多交大学子参与挂职锻炼,激励更多同学的家国情怀,鼓励更多同学在未来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最终受黄浦区领导委托,我推荐10余位同学前往黄浦区各机关单位开展挂职锻炼。
自己在积极参加了学校的社会实践。17年寒假我带队前往新疆开展了“我眼中的十九大—2018年交大学子百校宣讲”实践活动,同诸多新疆同学谈十九大精神,聊交大生活,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砥砺前行。18年暑假我带队前往江西开展“探访选调之路——中西部乡镇基层调研实践”翼计划活动,赴江西省抚州市浒湾镇与鹰潭市中童镇的开展实地走访调研,联络选调校友,了解乡镇发展。
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我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可以将自身所学较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与事,推动他们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作为交大学子,“胸怀国家、服务社会”的精神已经凝入我们的血液。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青年人应当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与使命,以己所学图国家之发展、求民族之复兴、谋人民之利益。未来,我将选调生作为自己的事业选择,“向下”扎根基层,干创事业,用自己的双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贡献力量以求自我的“向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