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拯:《说辞政治与“保护的责任”的演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陈拯副教授近日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说辞政治与“保护的责任的演进”》 (28万字)。该书被收入“当代国际政治丛书”。
以下是该书的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及目录。
作者简介:
陈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早稻田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博士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制度与规范变迁的理论分析,新兴大国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中国人权外交等,在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当代亚太》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专著《新兴大国建设国际人权规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与外译选题),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
内容提要:
本书以各方间的说辞政治进程如何塑造了“保护的责任”理念的起伏流变为例,试图提出并论证一个新的更能够把握国际规范演进动态的分析框架。建立在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的“语言转向”和“实践转向”基础上,它力求打破对规范理念的静态实体化认识,主张将规范演进视为在具体语境限制下行为体不间断的理念与话语互动进程,论证了行为体利用特定社会语境与情境的说辞政治互动如何塑造了共有观念与主流话语的表现形态和发展方向。本书发现,在“保护的责任”的兴起过程中,各种行为体的态度就表现出超越传统“东-西”或“南-北”二分法的多元复杂性。面对这个迅速兴起的新理念,各方力量在不同的互动场景下形成了灵活的说辞来维护和推动自身立场,其间既有融通也有撕扯。这些各具创造性的话语实践特别是各方理念与说辞之间的折冲碰撞、互有攻守的政治过程塑造了“保护的责任”兴起过程中的妥协、变动与复杂化,使得国际共识长期流于表面,始终无法巩固和深入,依旧处于不断的变动与争夺之中。
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保护的责任”理念发展的起落
一、“保护的责任”概念出现
二、“成果文件”认定“保护的责任”
三、“保护的责任”辩论继续展开
四、“保护的责任”陷入停滞
第二节既有研究不足
一、“保护的责任”演进主流叙述的缺陷
二、国际规范演进理论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国际规范演进的说辞政治解释
第四节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说辞政治与国际规范演进
第一节建构主义的话语实践视角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转向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语言转向
三、建构主义的话语实践视角
第二节 话语实践视角下的规范演进机理
一、作为话语实践进程的国际规范演进
二、规范演进的“内部”动力
三、规范演进的“外部”动力
四、行为自主性
第三节、说辞政治与规范变迁
一、说辞理论
二、说辞运作策略
三、说辞运作效果
四、说辞运作与规范演变
结论
第三章“主权责任”、“人的安全”与“保护的责任”的提出
第一节、冷战后人道主义干预的正当性困境
第二节、“负责任主权”与“保护的责任”的兴起
一、“主权责任论”的缘起
二、ICISS对“主权责任论”的利用
第三节、“保护的责任”与“人的安全”理念
第四节、ICISS报告中的“保护的责任”
结论
第四章“保护的责任”成立 :谈判交锋与说辞妥协
第一节ICISS报告发布后初期的挫折
第二节“保护的责任”进入联合国改革议程
第三节达成《成果文件》的艰苦谈判
第四节对《成果文件》的再检讨
结论
第五章 争议继续与“保护的责任”的停滞
第一节潘基文“三个支柱”框架与2009年联大辩论
第二节利比亚干预
第三节叙利亚危机
第四节“保护过程中的责任”的起落
第五节俄罗斯对“保护的责任”的利用
结论
第六章中国政府与“保护的责任”辩论
第一节、国际规范演进中的“规范阻滞”
第二节、中国政府与“保护的责任”辩论
一、《成果文件》与中方立场及说辞调整
二、中方在主题辩论中发言的内容分析
第三节、中国政府在关键案例上的解释性发言:聚焦分析
一、达尔富尔问题
二、利比亚问题
三、叙利亚问题
结论
结论
观点与发现
贡献与不足
对规范争论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对“保护的责任”简单线性叙事的突破
展望与建议
研究议程展望
“保护的责任”发展展望
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参考文献
核心文件
关键网址
中文研究文献
英文研究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