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武汉3月16日电(记者 张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在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两岸是骨肉同胞,血浓于水,不管岛内形势如何变化,都割断不了两岸的亲情,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也改变不了我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伟男对中评社记者表示,总理的这个表态,是对前段时间“武统”呼声高涨现象的一个“降温”措施。总理用的是“维护”一词,更能说明大陆高层仍以大陆自身的全面发展为重,在两岸关系上愿意等待、甚至某种意义上的“忍耐”。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为“决心和诚意”。
李克强还表示,我们会出台更多政策让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创业、工作、生活,享受一家人的便利条件。李克强重申:我们会继续提供优惠,让台商、台湾同胞和大陆一起共享发展的机遇,终归我们是一家人。
王伟男对中评社表示,总理所说的“一家人”,是从血缘、情感、文化、历史、民族大义等感性的角度,对两岸人民之间关系的一个描述或界定。
王伟男认为,大陆目前针对台胞出入境大陆、在大陆生活的相关政策,是很早以前制定的,当时两岸的形势和现在已有很大的不同,在当时看来合情合理的政策,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有些还是严重过时,因此需要制定更多方便他们就业、就学、生活的政策。但由于两岸政治对立尚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要做到完全的平等或者如有些人所说的“居民待遇”“国民待遇”可能还有难度。
以下是问答实录:
中评社:总理表示,不管岛内形势如何变化,都割断不了两岸的亲情,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也改变不了我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如何理解总理的这句话?
王伟男:我个人觉得,总理的这个表态,是对前段时间“武统”呼声高涨现象的一个“降温”措施。最近我们说“两岸形势严峻”,是因为蔡英文政府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还在文化领域大搞“去中国化”,试图割断两岸在血缘、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连接,强化搞“台独”分裂活动的民意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大陆民间甚至学界确实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声音,认为和平统一已无可能,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的条件已经具备,督促决策层有所决断。
但大陆方面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台海局势仍然可控,时间在大陆这一边,大陆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继续维护好、利用好战略机遇期,继续壮大自己,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到时候在两岸关系上就会有更大的主动,更多的选择。从总理的上述回答基调来看,高层更多地接受了后者的建议。
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按照大陆官方的说法,“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而且“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去年520蔡英文上任后,新的台湾当局迄今没有明确接受“九二共识”,那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就不存在了,至少可以说遭到严重削弱。所以,从逻辑上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中断。现在不是如何“维护”的问题,而是如何恢复的问题,甚至是能否恢复的问题。既然总理用的是“维护”一词,我想这更能说明大陆高层仍以大陆自身的全面发展为重,在两岸关系上愿意等待、甚至某种意义上的“忍耐”。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为“决心和诚意”。
中评社:总理最后强调“终归我们是一家人”,怎么理解总理所说的“一家人”?
王伟男:总理所说的“一家人”,是从血缘、情感、文化、历史、民族大义等感性的角度,对两岸人民之间关系的一个描述或界定。“炎黄子孙”“骨肉同胞”“血浓于水”“兄弟”“一家亲”等提法,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近三十年来,岛内民众对自己的国族身份认同发生了严重的异化。根据岛内多家民调机构的调查,目前已有超过半数的受调查民众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甚至也有20%左右的受调查者不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继续强调两岸人民在血缘、文化、民族等方面的连接,当然有其必要性。另一方面,我们学界也要进一步研究台湾民众国族认同发生异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克服或改善?除了诉诸感性呼吁,我们还可以有什么有效的政策措施?
中评社:总理表示会出台更多政策方便台胞在大陆的生活,大陆可能会有哪些举动?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
王伟男:总理说我们将出台更多措施,方便台胞在大陆的生活,我觉得实际上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行动,配合前面的感性呼吁。
近年来,在大陆求学、创业、生活的台胞越来越多,但他们的台胞身份也给他们在大陆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大陆目前的很多政策,就是与台胞出入境大陆、在大陆生活的相关政策,是很早以前制定的,当时两岸的形势和现在已有很大的不同,在当时看来合情合理的政策,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有些还是严重过时。
比如,以前我们规定,台胞来大陆投宿时,只能入住少量有资质的宾馆或饭店,而这些所谓“有资质”的宾馆或饭店往往都是很高档、很昂贵的地方,这实际上变相剥夺了台胞在大陆住宿消费的选择权,也提高了他们的出行成本。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虽然招收了台胞就业,但对台胞做不到同工同酬,尤其在社保、医保、公积金、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有形或无形的歧视。此外,台胞在大陆乘坐交通工具、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便。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拿出政策和行动来改善的地方。
但由于两岸政治对立尚存,两岸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要做到完全的平等或者如有些人所说的“居民待遇”“国民待遇”可能还有难度。
举个例子,外省市户口在上海买房子有严格的限制,那么对台胞在上海买房子要不要限制?所以,所谓的“居民待遇”或“国民待遇”还是要看具体的问题领域。当然,我们一定要有诚意,在能够实现平权的领域就要实现平权,无法实现的也要耐心解释清楚。
来源:中评网 2017.03.16
原文:王伟男答中评:总理为“武统”高涨现象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