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 · 正文
时评
【橙新闻·评论】王伟男:中美关系仍将在竞合交织中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17-04-12 19:50:06 作者: 浏览次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首次会晤已经落幕。对于这次备受国际舆论注目的中美元首会晤的成果,特朗普本人以他经典的大嘴风格,做出了积极评价,称这次会晤使中美两国关系取得了「很大进展」(tremendous progress),他与习近平之间也建立起了「非凡的」(outstanding)个人关系。

而中方对这次会晤成果的评价,应以外交部长王毅在会晤结束后向媒体的通报为准。他说,两国元首「进行了超过七个小时的深入交流,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双方认为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是积极和富有成果的。会晤为中美关系发展奠定了建设性基调,指明了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首要成果在于安定中美情绪

在笔者看来,这次中美元首会晤的首要成果,就是基本稳定了此前各方不安的情绪,初步营造了友好合作的氛围。众所周知,自从特朗普当选后,中美关系就一直处于高度不确定的氛围中。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先是多次挑衅中国,后经中方交涉,算是基本回到美国传统的「一个中国」政策轨道上。但美方在南海、朝鲜、双边经贸等议题上的发言,始终令人不安。

经过这次「习特会」,虽然在具体的成果清单上仍未对上述议题达成明确共识,但正如王毅所说,两国元首通过这次会晤,「介绍了各自的治国理念和正在推进的内外政策议程,增进了相互了解,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如果王毅所言不是空泛的外交辞令,那么这种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此前人们的不安情绪起到稳定作用,并初步营造起中美持续合作的氛围。

此外,这次会晤最亮眼的成果,可能就是中美之间建立起四个新的对话机制,包括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新的对话机制与此前既有的对话机制(尤其是奥巴马时代建立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之间是什么关系,但无论是取而代之,还是新旧并行,都显示出特朗普对中美关系确实很重视。

在经贸领域,双方还确定了一个「百日行动计划」,据说是双方约定,要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就美方关切的经贸问题达成「一篮子协议」,以化解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冲突风险。

成果喜大普奔?不一定!

或许正因为此,某些中国学者发出了乐观的声音,甚至还带有「喜大普奔」(内地潮流用语:「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意思)的味道。笔者认为大可不必。笔者甚至认为,这此会晤的结果证实了其他学者事前做出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的理性预期。

首先,双方没有确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定位。自从2012年中方提出这个概念以来,美方并没有明确接受过。今年3月18-19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期间,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这个概念,但罕见地使用了中方赋予的「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内涵表述,导致某些观察家乐观地预期,这个定位可能被美方明确接受。但习特会晤已经结束,不仅美方没有提到这个概念,连中方也索性不再重提。个中缘由,值得进一步探究。

其次,双方没有发表所谓的「第四个联合公报」。习特会晤前,关于「中美将发表第四个联合公报」的声音甚嚣尘上。但纵观历史,中美既有的三个联合公报都针对重大而具体的问题。如1972年的上海公报主要针对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解冻,1978年底的建交公报主要针对双方建交事宜及相关的台湾问题,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专门针对美国对台军售问题。所以可以看出,台湾问题是此前三个联合公报均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未来如果中美之间真要有第四个联合公报,很可能是双方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新的重要共识。但这在可预见的未来基本不可能。

中美重大问题仍存不确定性

第三,双方在某些重要而具体的问题上语焉不详。例如,美方一直指责中方在朝核问题上没有尽心尽力,在南海问题上咄咄逼人,在双边经贸问题上违背游戏规则导致美国对华巨额逆差。中国则期待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重审「一中政策」并保持克制,在南海、西藏等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在经贸议题上体谅中国的现实国情。在双方于会晤后公开发表的新闻稿中,似乎都没有明确回应对方的关切,更多地是在重申各自的立场,显示出双方在这些具体问题上并没有达成明确共识。也就是说,在这些领域的不确定性犹存,未来仍是中美关系的隐患。

第四,「百日行动计划」如何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仍在未定之天。双边经贸问题对中国意义非凡,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几千万、甚至上亿人的就业,进而涉及到中国国内大局的稳定。不难想象,如果要达成美方所期待的「一篮子协议」,必然意味着中方要做出一些此前本不愿做出的让步,或者做出一些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承诺。这样的谈判过程注定是艰辛的,甚至充满新的冲突风险。

总之,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决不是一次元首会晤就可以搞定的。在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如台湾问题、海洋权益、制度差异、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地缘竞争——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之前,中美关系不可能海晏河清,而只能在竞争(甚至斗争)与合作的交织中震荡起伏,砥砺前行。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来源:橙新闻 2017.04.12

原文: 【王偉男】中美關係仍將在競合交織中砥礪前行

上一条:【爱思想】陈映芳:那一条“村里的野狗”

下一条:【澎湃新闻网·市政厅】沈洋:服务业蓝领,何以在大城市安家

关闭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