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4月8日电/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宗昊博士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3月号发表专文《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展望》,作者认为:“民进党当局与其舍近求远,寄希望于日本、印度,但终究无法取代大陆对台湾的重要性与影响;还不如正视两岸关系困境,积极寻求“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这才是台湾真正的出路所在。”文章内容如下:
自从民进党再次执政开始,两岸台面上的官方交流虽陷入停顿,但两岸的民间交流却成长迅猛,越来越多台胞涌进大陆寻求发展,就在此种矛盾却又充满张力的局面下进入了2018年。展望新时代的两岸关系,近期有两件大事的影响值得关注:一是中共召开了十九大,定调了未来五年的两岸关系;另一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亚洲行,释出了美国外交与大战略的重要讯息,势必对两岸关系的走向产生冲击。
一、从中共十九大报告看两岸
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涉及台湾与两岸关系的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术圈、媒体和各界人士纷纷加以解读,希望能从其中的微言大义,甚至弦外之音找出未来大陆对台工作的动向。
十九大报告有许多亮点,大多数学者专家直接针对十九大报告本身加以解读。但如果能透过比较的方式,将以往的十八大报告和当前的十九大报告并列、对读,就更能看出十九大报告不同的风景所在。毕竟鉴往知来,更清晰地掌握了来时路,就能更明确地分析未来的动向。另方面,许多类似或相同的用语、概念在两份报告中都有出现,看热闹的外行人以为没什么区别,但懂门道的内行人就能从许多文字与概念间的不同排列组合看出趋势。
透过比较两份报告,可以清楚发现四项差异:区别目标与手段,将“和平”降阶;“九二共识”紧绑“一中原则”,只剩严正宣告,没有政治期待;继续高举“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照顾在陆台胞;强力升级反对“台独”的力道。
首先,在两份报告涉台内容的一开始,都先肯定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性,接着提出达成此目标的手段—和平统一。十八大报告将“和平统一”的手段高举与目标并列,认为这样“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但十九大报告只认定目标“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将“和平统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手段都放在后句表述。细微的差别隐藏着重要的讯号:十九大报告明确区分了目标与手段,将手段性的“和平统一”降阶,不再与目标并列。如果进一步结合报告对反“台独”的强力表述来看,意思就会更明确:虽然大陆对“和平统一”的手段仍然重视,但为达成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目标,将不会拘泥于特定手段。
其次,两份报告的重点都有提到“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这些用语在两份报告中出现的位置和排序大不相同。在十八大报告中,“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九二共识”都放在不同的语句中陈述,创造了较为宽松的解读空间;甚至在提到“九二共识”时还出现了“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可说是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充满期许,并预留了宽广的创意空间。这样的期许特别反映在两岸政治互动的面向上,十八大报告提到:合情合理安排国家统一前的两岸政治关系、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等,这些内容尺度之大、范围之广且又明确具体,这是前所未见的。
时隔五年后的十九大报告风格已大为不同,除了庄重且严肃的宣告:“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已将“九二共识”紧绑“一个中国原则”,没有留下太多诠释空间。另方面,以往对两岸政治互动的期待在报告中也完全不见踪影,只字未提。报告虽然没有将交流之窗关上,仍然延续传统呼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就能展开对话、交往,但也就言尽于此。这明确显示大陆已充分明瞭两岸当前的严峻形势,对台湾的蔡英文当局没有过多期待,所以在十九大报告中只是简洁有力地划下最后的红线;这和五年前台湾由马英九主政时的十八大报告,洋溢着乐观、积极的情绪,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虽然在政治上没有期待,但对于促进台湾同胞的福祉,十九大报告相较于以往,无论是在表述上和内涵上都更为具体。报告首先提出“两岸一家亲”的核心理念,一方面对岛内台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予以尊重,并愿意率先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另方面,对来到大陆的台胞,无论是在学习、创业、就业、还是生活上都将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这是一个明确且具体的承诺。近年来,台湾同胞赴大陆发展蔚为风潮,因而中共顺应时代趋势,在十九大报告中放入加强照顾在陆台胞的全新内容。
最后,反对“台独”是历届报告涉台内容一定会提的重点。有鉴于当前岛内的政治情势不容乐观,十九大报告相较于十八大报告,不仅反对“台独”的内容字数多了将近一倍,在表述上也更为严厉、坚决。十八大报告只提到三个“任何”: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十九大报告则强力升级为六个“任何”: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不仅仅只是字数的增加,从字里行间更读得出气势的坚决。对任何越过红线的图谋与行动,将以强大的决心加以粉碎,这是毋庸置疑的。
透过上述的四项比较,更能厘清十九大报告中涉台内容的与时俱进。在十八大召开时,面对的是台湾的马英九当局,正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所以在报告的涉台内容中洋溢着乐观、积极的情绪,不仅高举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对两岸进一步的政治互动充满期待。反“台独”是两岸的共识,所以在报告中也就用较温和的方式带过。当时台湾同胞全面赴大陆发展的趋势方兴未艾,虽然欢迎的热忱是一致的,但报告中并没有用太具体的方式表述。
到了十九大,台湾岛内已换上了蔡英文当局,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遭受了重大挑战,十九大报告的涉台内容也就顺应时势调整,文字气氛从以往的乐观走向凝重。报告中对两岸当前的政治互动已没有太多期待,有的只是对“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严正立场宣告,以及捍卫“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反对“台独”的坚决意志。但在政治上严肃之余,报告中对台湾同胞仍然充满温情,特别是明确承诺照顾在大陆发展的台胞,不仅是涉台内容的创新,更是对台湾释出充分的善意。
总之,如果从中共十九大报告的涉台内容展望新时代的两岸关系,将会是在凝重之余不失温情,对蔡当局立场严正的同时又对台湾同胞释出善意,“和平统一”明确是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服务,反对“台独”的红线将寸步不让!
二、特朗普亚洲行的回响
两岸关系除了两岸双方的互动之外,美国因素往往是影响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外因。在中共十九大结束不到两周的11月上旬,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展开了亚洲行,访问日本、韩国、中国大陆、越南、菲律宾等国,并出席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无论是特朗普在北京访问期间所举行的“习川会”,还是在其它国际场合所勾勒出的战略构想,都会牵动两岸关系与台海情势。有三个面向值得关注。
第一,习川会上对于台海局势的表态,两岸双方都能接受。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就政治和经济利益进行了交换。大陆方面和美国签署了2535亿的大单,从北京来讲,当然希望听到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特朗普也顺势表态支持“一中”。尽管特朗普表述的“一中”,更多的是遵循美国传统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而不是“一中原则”(One China Principle)。但至少从特朗普嘴里讲出了“一中”的关键词,在北京来看也算是达成了目标。
另方面,对特朗普访华期间的演出没有超出预期,其实台湾的民进党当局也松了一口气。民进党当局一直担心,美国由于处理朝鲜问题需要大陆协助,是否可能因此牺牲民进党当局的利益进行交换,敦促台湾接受“九二共识”。特朗普访华期间虽然重申了“一中”,但这没有超出民进党当局的预期;而至少在表面上,美方并没有把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挂钩。所以习川会中对台海局势的处理,大陆和台湾双方基本都能接受,甚至满意。
第二,特朗普亚洲行释出的讯息可能为台湾争取对外空间提供机遇,这将对两岸关系造成冲击。一方面,特朗普在外交中特别强调美国的经济利益;这次亚洲行中美签署了2535亿的大单,特朗普就不吝称赞中国。这一点,民进党当局看在眼里,知道讨好特朗普就是要让美国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军购正好是连结两者的捷径。所以民进党当局未来经营美台关系的重心很可能摆在强化对美军购,以迎合特朗普的口味。尽管如此,相信美国也会小心保持平衡。虽然美国未来可能会卖更多武器给台湾,但一些可能打破台海战略格局的武器应该不会卖,在这方面美国应会注意,不希望因此得罪大陆。
另一方面,涉及到特朗普整个外交战略的风格。此次特朗普亚洲行抛出“印太”(Indo-Pacific)的概念,似乎要搞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两洋连动,战略格局之宏伟还超越了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的“亚太再平衡”。但如抛却纸上谈兵,探究特朗普真实的战略意图,反而更类似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战略收缩”,设法减少自身的军事负担,将更多的义务转嫁给盟友。所以日本会成为美国外交在东亚的重点;进一步发展和印度关系,将是美国外交在南亚的重点。
这些看在台湾民进党当局的眼里,刚好正中下怀。强化和日本的关系本就是民进党当局对外工作的重点,接触印度又可以为“新南向政策”添砖加瓦。但其实对民进党来说,对外工作的主要效果是放在对内选举的政绩宣传上。民进党更在乎的是选情,如何“出口转内销”;至于对外工作能做出多少成绩,则始终不是关注的重点。
所以综合而言,台湾要强化美台关系就要满足美国的经济利益,增加军购是终南捷径;要拓展对外空间,台湾也会跟在美国的外交战略后面亦步亦趋。虽然未来美台关系不会有太大进展,以往领导人间不小心通了电话的意外不会再上演;但在美国的默许下,民进党当局强化台日关系,甚至更多接触印度,有机会为台湾创造更多一点的对外空间。但这些可能的发展对推进两岸关系而言,却是雪上加霜的负担。
第三,台海形势更多与国际局势接轨,台湾问题在中美互动中的重要性下降,但复杂度却不降反增。在可预见的未来,大陆将越来越多地从国际战略格局中看待两岸关系,这很明显地表现在人事任命上。例如刘结一、戴秉国、杨明杰等人以往都是精明干练的外交官与国际局势的操盘手和研究者,现在纷纷转到国台办和涉台智库(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任职。由此可见,未来大陆会更多地拿掉两岸互动的特殊性,将其融入为国际格局的一部分。
另方面,这次特朗普访华,并没有用大篇幅谈台湾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台湾虽是美国大战略的一环,但由于民进党上台执政,美国很放心两岸不会走近,所以在中美关系中相对不用太强调台湾的角色。就美国而言,特别从特朗普这次出访亚洲的言行可以观察到,强化日本和印度的战略角色会成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重点。美国有意进行战略收缩,自然也会淡化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让台海形势更多地和国际格局联动。
正因为中美双方不约而同地将台海联系到国际,台湾问题的复杂度将因此而增加。但如就此低估北京应对台海局势的决心和能力,将是不恰当的推论。台湾问题的复杂度增加,是因为会牵涉到更多的国际局势;但与此同时,台湾问题的性质也可能随之调整,从以往中美两个巨人之间的博弈,未来可能将更多利益攸关者(stakeholder)牵扯进来。利益攸关者的增加,也让北京在应对美国之余,有了更多张牌可打,增加了更多处理台湾问题的抓手,扩大了可运用的战略空间。只要北京细致地应对台海局势,处理台湾问题的难度就不见得会随复杂度而增加。
三、展望
结合中共十九大报告的涉台内容和特朗普亚洲行释出的讯息,可以对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展望提出一点简单的观察。两岸关系台面下的民间交流积极热络,大陆承诺今后将给予在陆台胞更多的照顾,这是有进展而令人欣慰之处。相较之下,台面上的官方交流因欠缺政治基础而停顿,大陆方面对台湾的民进党当局已没有什么期望,所以只是明确地划下政治红线,升高反“台独”的声浪,甚至将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方式从目的降阶为手段,这已是相当强力的当头棒喝了。
特朗普亚洲行所释出的讯息,无疑让已经低荡的两岸关系更为雪上加霜。为了投特朗普之所好以维持美台关系,台湾的民进党当局会试图强化对美军购,并利用美国战略收缩的契机拓展对外空间,这些作为都将不利于台海稳定。但辩证的来看,就在台湾方面跃跃欲试之际,台海形势已更多与国际局势接轨,这也为北京有效掌握台湾问题提供了战略机遇。
许多小动作(例如美舰停靠台湾港口、美台军事高层互访等)虽然具有话题性,但基本上都无法撼动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大局。民进党当局与其舍近求远,寄希望于日本、印度,但终究无法取代大陆对台湾的重要性与影响;还不如正视两岸关系困境,积极寻求“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这才是台湾真正的出路所在。
来源:中评网 2018.04.08
原文:中评智库:民进党莫舍近求远要看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