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师资力量

学院9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一年以上学习或工作经历,45%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30余人次教师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计划。

易承志

undefined

姓 名:                      

易承志                                  

毕业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               

职 称:                      

教授               

最高学历:                      

博士                      

研究领域:                      

城市治理;应急管理;公共政策;中国政府与治理                         

       
个人简介      
 

易承志,19808月生,湖南衡阳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兼任《实证社会科学》副主编、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复旦大学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999年-2005年就读于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7月入职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7月获聘副教授;20088-20116月在复旦大学政治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11-201211月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进行产学研践习,任助理审判员;20138-20148月为牛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67月获聘教授;201610-20204月兼任华东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2020年5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兴趣为城市治理、应急管理、公共政策、中国政府与治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Mobiliz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学术月刊》《中国农村观察》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和省部级等项目8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三部。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二等奖和论文类一、二等奖,撰写的资政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曾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19)、上海市“社科新人”(2018)、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2012年)、上海市“晨光学者”(2010)等人才计划。

开设课程包括《城市应急管理》(本科)、《公共管理名著选读》(本科)、《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学术型硕士)、《公共管理》(MPA)、《城市安全管理》(博士)。


                                                                                                             

主持主要课题:     

2021年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招标课题,关于上海建设韧性城市问题研究 2021-001-04),在研;

2020年浦东新区司法局委托课题,新时期党建引领推动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路径研究,完成。

2019年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项目,城市环境冲突治理机制优化研究(19SG48),在研;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城市居民环境诉求的政府回应机制优化研究18BZZ061,在研;

201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冲突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研究2017BZZ001,完成;

2015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网络环境下大都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变规律与治理机制研究,完成;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坚持党的领导与严格执法的融合方式研究,完成;

2013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基于大都市安全发展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化解模式创新研究13ZS118),完成;

2011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课题,社会组织在应对大都市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RD2011L039),完成;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大都市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与绩效评估体系研究10CZZ025,完成;


学术专著:

易承志.大城善治:中国大都市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易承志.城市化、国家建设与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易承志.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新时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部分外文发表:

Yi,C.,& Hu, S.Does Internet Access Increase the Perception of Corruption? 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 Forthcoming.

Yi, C., Hu, S., & Zeng, R.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us Belief on Political Voting Behaviour of Urban Resident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Survey Data.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21, https://doi.org/10.1007/s41111-021-00192-3(Published online first).

Zhu,Y., Zhou, Y., Long, C., & Yi,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Capital. Healthcare. 2021,9(5):559(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J., Long, C., & Yi, C*.Has cent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pection improved air quality? Evidence from 291 Chinese citi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21,90,106621(Corresponding Author).

Yi, C., Liang, T., & Qiu, G. Relig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Protest Movements: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 Mobilization, 2020,25(SI):729-744(Special Issue).

Long, C., Han, J., & Yi, C*. Does the Effect of Internet Use on Chinese Citizen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Differ Based on Their Hukou Categ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 17, 6680(Corresponding Author).

Long, C., Liu, P. & Yi, C*. Do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ffect Residents’ Health? Healthcare, 2020, 8, 364(Corresponding Author).

Long, C., & Yi, C*. The Impact of Internet Use on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Dat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19,40(4):106-128(Corresponding Author).

Yi,C.Advancing the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Governa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 Theory, 2015,25(4):1310-1314(Book review).


部分中文发表:

1.公共安全、集体行动与应急管理:

易承志,黄子琪.互联网使用对城市居民环境安全感知的影响[J].实证社会科学2021,8:67-91.

易承志.互联网传播对城市居民环境诉求的影响方式与政府回应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12):149-156.

易承志.城市居民环境诉求政府回应机制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9(8):64-70+120.

易承志.催化效应还是替代效应: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基于全国性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1):34-46.

易承志.宗教信仰对集体行动参与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1):171-184.

易承志.社会组织在应对大都市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14(2):60-64.

易承志.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12):6-12.

易承志,韦林沙.推动数字时代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创新[N].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1102:19-21.

易承志,韦林沙. 如何加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N]. 学习时报,2020-09-21(003).

易承志. 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N]. 学习时报,2019-03-04(005).

易承志,顾丽娜. 优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N]. 学习时报,2018-08-22(006).

 

2.城市公共事务、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

易承志,王艺璇.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绩效?——基于上海H街道的案例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5).

易承志,郭佳宁.城市环境精细化治理的现实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需求-回应的分析框架[J].理论与改革,2021(1):62-75+152.

易承志.环保绩效体验、政府信任与城市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基于上海市的实证调研[J].软科学,2019,33(7):79-85.

易承志.超越行政边界:城市化、大都市区整体性治理与政府治理模式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6(5):48-52+99.

易承志.大都市社会转型与政府治理协同化——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6(4):61-66+115.

易承志.大都市政府治理绩效的构成分析与取向调适:基于大都市发展转型的背景[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2):45-51.

易承志.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以上海市J镇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5(6):70-83+96-97.

易承志.城市更新要善待历史记忆[N].经济日报,2021-08-18(005).

易承志,周子钰. 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N].学习时报,2018-09-07(003).

 

3.中国政府与治理:

易承志,张开羽.当代中国环境治理中的网络式协同及其优化——零盟为例[J].社会科学,2019(3):3-16.

易承志,张开羽.结构、机制与功能:中国环境网络式协同治理的三维分析——以零盟为例[J].行政论坛,2019,26(3):129-137.

易承志,李涵钰.从碎片化回应到协同共治——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环境问题治理模式的转型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3):21-26.

易承志.跨界公共事务、区域合作共治与整体性治理[J].学术月刊,2017,49(11):67-78.

易承志.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制度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4-64.

易承志.中国协商民主法治化的诉求与建构逻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2):170-176.

易承志.协商民主、国家建设与国家治理[J].学术月刊,2016,48(03):66-79.

易承志.政治信任与内在效能感对基层选举投票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06):16-26.

 

主要荣誉奖励:

2019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

2018年入选上海市社科新人

2018年独立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2018年独立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16年独立获得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015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

2012年入选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2010年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

2010年独立获得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软件:

STATA, ArcGIS

 

联系方式: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030

电子邮件:yichengzhi@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 电话:021-62933096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